|
護理倫理規範
◎護理法規-護理倫理規範內容 (八三)全聯護會棣字第八三○五○號函內政部報請核備 一、護理人員的基本責任:應擔負促進健康、預防疾病、重建健康和減輕疼痛的基本責任。 二、護理人員與個案: 1.應尊重個案的生命、人性尊嚴及價值觀。 2.應尊重個案的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。 3.應接受及尊重個案的獨特性、自主性、個別性。 4.當個案接受面談、檢查、治療和護理時,應尊重並維護其隱私及給予心理支持。 5.應保守個案的醫療秘密,在運用其資料時,需審慎判斷,除非個案同意或應法官要求或醫療所須。 6.提供醫療照護活動時,應事先給予充分說明,經個案同意後執行,但緊急情況除外。 7.在執行醫療照護活動時,應保護個案避免受傷害。 8.應尊重個案參與研究或實驗性醫療的意願,並提供保護,避免受到傷害並確保個案應得的權益。 9.應提供符合個案能力與需要的護理指導與諮詢。 10.應增廣個案於健康照護上的知識與能力。 11.在個案入院時,應對個案及家屬說明醫院有關之規定,以避免個案權益遭受損害。 12.遇個案情況危急時,應視情況給予緊急救護處理,並立即聯絡醫師。 13.對個案及家屬應採取開放、協調、尊重的態度,並鼓勵他們參與計劃及照顧活動。 14.當個案對其應繳之醫療費用存疑時,應給予充分說明或會請相關單位澄清。 15.當發現其他醫護同仁有不道德或不合法的醫護行為時,應積極維護個案的權益並採取保護行動。 16.當個案有繼續性醫療照護需要時,應給予轉介並追蹤。 17.對瀕臨死亡的個案,仍應予以尊重,讓其安祥而且尊嚴的死亡。 三、護理人員與執業: 2.當接受和授予責任時,應以個人的能力和專業資格為依據。 3.應繼續進修,以維持個人專業行為之標準及執業能力,以提昇護理專業之社會地位。 4.應對自己的照護行為負責、隨時檢討,並致力改進。 5.應委婉拒絕個案或家屬的饋贈,以維護專業形象。 6.提供醫療照護活動時,應事先給予充分說明,經個案同意後執行,但緊急情況除外。 7.在執行醫療照護活動時,應保護個案避免受傷害。 8.應尊重個案參與研究或實驗性醫療的意願,並提供保護,避免受到傷害並確保個案應得的權益。 9.應提供符合個案能力與需要的護理指導與諮詢。 10.應增廣個案於健康照護上的知識與能力。 11.應提供個別化,公平及人性的照護。 四、護理人員與社會: 2.應教育社會大眾,以增廣大眾的保健知識與能力。 3.對於影響健康之社會、經濟及政治等因素,應表示關切,並積極參與有關政策之建言。 4.應確保執業身分不被商品促銷所利用。 五、護理人員與共同工作者: 1.應和健康小組成員維持良好合作關係,並相互尊重。 2.當感到護理專業知識及能力不足以提供個案的照護時,應該請求他人協助或報告主管。 3.對任何危及事業、服務品質或對個案身、心、社會方面有影響的活動,都需立即採取行動,同時報告有關人員或主管。 4.當同事的健康或安全面臨危險,且將影響專業活動水準和照護品質時,必須採取行動,同時報告有關人員或主管。 5.應在個人的專業知識、經驗領域中,協助護理同仁發展其專業能力。 6.應協助其他健康小組成員,安全地執行其合宜的角色功能。 六、護理人員與專業: 2.應積極發展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,以提昇專業水準與形象。 3.應加入護理專業團體,並積極參與對護理發展有貢獻的活動。 4.應作為護生的角色模範,並具教學精神,以培養優良護理人才,並適時給予指導及心理支持。![]() |